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书记好党课”展示

发布者:信管学院 [发表时间]:2022-07-15 [来源]: [浏览次数]:

井冈山精神——百年历程中的伟大精神

 

 

    1、主讲人简介

王国宏,1982年9月出生,2008年1月入党,2015年10月起担任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2021年11月起兼任闽南理工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先后荣获2010年度福建省百名高校优秀辅导员,2011和2015、2018年获闽南理工学院“优秀党务干部”,2014年获闽南理工学院“优秀共产党员”,先后在2010年、2015年、2011年获得过闽南理工学院思政研讨会的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2020年在校党委表彰“三个好”和疫情防控“四个一”行动优秀成果中获多项表彰。

2、文本讲稿

前言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对党和人民的崇高伟业都已经和将要发挥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视察江西时的重要指示,赋予了井冈山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对我们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把握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同时对于我们弘扬井冈山精神,砥砺奋进,推进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前往长沙,并作为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于9月9日领导了湘赣边界数县约5000人的秋收武装起义。在攻占醴陵、浏阳等县城后,工农革命军遭到敌兵的猛烈反扑。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攻打长沙计划,并以前委书记名义命令起义各部队到浏阳县文家市集结,决定到敌人比较薄弱的地方寻求发展。9月29日,到达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村,毛泽东在此对当时不足千人的部队进行整编,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基本原则,连、营、团三级均建立民主管理的士兵委员会,史称“三湾改编”,由此而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灵魂、有纪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政治基础,面貌焕然一新。10月27日,部队抵达井冈山茨坪,将革命红旗插上了罗霄山脉。从此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点燃了中国革命势所燎原的星星之火。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跃上井冈山,两军胜利会师,正式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和军委书记,朱德任军长,从此开始了“朱毛”长时期密切合作、终生相伴的革命生涯。朱德诗云:“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红军领导提高后,五破围攻固战场。”

1928年12月10日,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主力800余人来到井冈山的宁冈新城。陈毅曾撰一对联:“在新城,过新年,欢迎新同志,打倒新军阀;趁红光,到红军,高举红旗子,创造红世界。”三支红军队伍汇聚井冈山,进一步壮大了革命武装力量。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4军主力3600余人风雪下井冈,突破敌人的多道封锁线,进军赣南,相继建立了赣南苏区、闽西苏区和赣西南苏区,后统称中央苏区。1931年9月,中央苏区发展到包括28个县境、拥有15座县城,总面积5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250多万的全国最大的苏区。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宣布成立了毛泽东任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间,井冈山精神得到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弘扬。


二、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作为在艰苦岁月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井冈山精神集中反映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具有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内涵。关于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不同时期曾有不同的阐发。虽然表述不尽相同,但其精髓大体一致,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井冈山精神是红船精神的传承、丰富和发展。

1.坚定执着追理想(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在艰难困苦的井冈山时期,党和红军正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培根铸魂,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冲锋陷阵,才能在屠刀下坚贞不屈、痛斥敌人。

为了培育革命理想信念,毛泽东1927年10月15日在叶家祠亲自主持了六名新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并请各连党代表一起参加。在他的带动和要求下,其他连队也相继组织新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以此加强党性教育。

为了坚定革命理想信念,针对当时党内有同志和干部提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这篇文章运用科学的唯物辩证法,系统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清晰阐明了对中国革命与红军前途的预测和自信,描绘了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光辉前景。

为了践行革命理想信念,许多党员、红军和群众献出了宝贵生命。据不完全统计,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即有一万五千多人,加上无名烈士达四万多人。

2.实事求是闯新路(实事求是、勇闯新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进而在思想路线和军事路线两个方面闯出了革命新路。

首先,在思想路线方面,主要是不唯书、不唯上,打破条条框框,按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办事。秋收起义后,鉴于敌强我弱的现实,毛泽东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国情省情乡情,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而转向山区乡村发展,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并在井冈山一带掀起了湘赣边界土地革命的热潮,颁布了中共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律法规——《井冈山土地法》。这就从革命实践上否定了“城市中心论”。这是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其次,在军事路线方面,主要是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和条件,创造性地采用了山地战、游击战、运动战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毛泽东称为“十六字诀”,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曾以此写过一副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中操胜券;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里歼敌人。”“十六字诀”在中国军事史上独创了一条新路,使红军多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

3.艰苦奋斗攻难关(艰苦奋斗、敢于胜利)。敌人多次攻山未取,便采用了封山的办法,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在井冈山上,致使根据地的生活极度困难。在共渡难关的岁月里,井冈山根据地的干部、党员带头厉行节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当时,粮、油、盐都极为匮乏,在干部与战士同甘共苦、共克时艰方面,曾有一个“朱德扁担”的故事。当时,由于部队要吃粮、储粮,“挑谷上坳”成了一项经常性的辛苦劳动。从山上到山下有五六十里路,坡高路陡,崎岖难行。但40多岁的朱德军长总是每次都跟大家一起去挑粮。大家不让他去,可他怎么也不同意。后来,有位红军想出了一条“妙计”: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但朱德又新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扁担”几个字。从此,他的扁担再没人敢“偷”了。朱德与士兵患难与共的精神和率先垂范的行为深深地教育了大家。

4、依靠群众求胜利(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战争年代党和军队的制胜法宝。井冈山时期,党和红军一开始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三大任务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1928年8月,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广大群众帮助红军削竹钉、备干粮、运弹药、筑堡垒,战斗期间配合红军扔石块、放鞭炮、呐喊、摇红旗等,最终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败敌人4个团。

井冈山根据地的党群关系、军民关系十分融洽。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正是在井冈山精神鼓舞下,红军指战员与革命群众勠力同心、坚忍不拔,才使得处于敌人严密封锁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顽强生存、由弱变强,度过一次次危机,闯出一条条新路,攻克一道道难关,取得一个个胜利。


三、井冈山精神的现实意义

井冈山是革命的摇篮,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它见证了中国历史走向新的转折点的历史时刻,见证了星星之火燃遍整个神州大地的开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革命的一条崭新的道路。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是激励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力。井冈山精神是毛泽东、朱德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在革命时期所培育出的革命精神。正是有了井冈山精神,共产党人在逆境中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井冈山精神是产生于革命时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与精华。它展示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生命力,依靠群众的凝聚力,敢闯新路的创造力。它是中国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新时代下的井冈山精神将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力。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发展,必须有精神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曾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正是这样激发中华民族斗志的重要精神力量。井冈山作为中国精神有机的组成部分,与中国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精神在特定时代的集中体现。井冈山精神中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破解新难题、开辟新出路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井冈山精神将与时俱进,要求全民族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

理想信念是引导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向导,也是让个人、民族、国家不断前进的重要动力。缺少了理想信念的民族就像缺少了方向盘的汽车,无从把握前进的方向。毛泽东的“红旗始终不倒”给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正是这一理想信念带给了共产党人对共产党胜利的信心与面对强大的敌人不屈不挠的毅力,让他们成了刀枪不入的铁血战士。在当代的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当中,同样需要这样坚定的理想信念。

井冈山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激励共产党人克服困难的精神力量。艰苦奋斗精神磨炼人的意志使人昂扬向上、所向披靡、精神抖擞、奋发有为,使人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在当时的岁月中,共产党人的物资并不算丰富,时常缺衣少食。就是这样前有食物不足,后有敌人追捕的情况下,共产党人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省食俭用,自力更生,带着高昂的斗志迎接未来所面临的挑战。胡锦涛同志曾阐述:“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艰苦奋斗精神正是当代中国所需要的。

井冈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井冈山是革命胜利的起点。正是从井冈山开始,中国革命才找明了前进的方向。正是由于贯彻了井冈山精神的革命先烈的付出,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有了如今蓬勃发展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依靠全体人民,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发扬伟大的中国精神。要求我们学习革命先烈,发扬井冈山精神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艰苦奋斗等精神,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意味着井冈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四、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为了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全党同志一定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3、PPT课件